门源县租房信息单间-门源县房屋信息
1.作文门源旅游业取得的成就
2.西宁城北区门源路的居民在那里申请公租房
作文门源旅游业取得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伴随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的胜利号角响彻大地之时,英勇顽强的阆中儿女和组织经过多少次与龟缩在阆中的国民党残兵败将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1949年12月29日,正式宣告阆中和平解放,12月31日,阆中县人民政府成立。阆中历史迈着沉重的步伐终于走到了庄严、神圣、激动人心的时刻。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这是翻天覆地的无数个瞬间,这是波澜壮阔的无数部史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在旧阆中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走特色发展之路,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及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机遇,从无名小城一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城,从上千年的阆中县嬗变为声名鹊起的阆中市,四川省的扩权强县之一,一路坎坷,一路辉煌,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西部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农业创特色。经历了土地改革、、初级农业合作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30年土地政策不变等阶段的阆中农业,特色不断彰显,尤其是在立足畜牧,粮油,果蔬,蚕桑和药材五业经济,打造“川东北药材产业,肉牛产业,生姜产业第一市”后,农业经济指数不断看好: 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83648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 127.4倍,平均每年递增8.6%,农民人均收入达4020元。粮食生产达到391349 吨,是1949年的4倍,油料产量达36945吨,比1949年增长27.3倍。水果89120吨,增长359.8倍。
工业上总量。阆中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难中起步,从对全县手工作坊、私营企业等先后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到坚持工业上总量不动摇,加速推进了阆中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形成了以鸿宇、光路、保宁醋、张飞牛肉等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保宁制药、滕王药业、化工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产业;以新立新、信达、卓尚丝绸、银河地毯、华兰纺织等公司为龙头的轻纺产业;以金银台航电、电力、天然气、供排水公司为龙头的水电能源产业的四大产业板块。企业南迁、退城入园,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建成了幅员面积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工业集中区,吸引了189个项目入园,投资总额139.3亿元。2008年,阆中完成工业总产值697900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1079 倍。60年来,阆中工业已由解放初单一的丝织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多门类、多品种并举的行业格局,大批高、优、名、特产品迅速发展。至2008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免检产品”、“省名牌”、“中华老字号”等称号的企业8家。工业结构的优化,拓展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和空间,提高了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旅游创精品。阆中山水奇绝,风光秀美,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从对旅游的懵懂无知、任意毁坏古城到如今的旅游成为阆中发展的重头戏,其中经历了多少次的争论和思想碰撞。从2000年阆中市委、市府高瞻远瞩作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城》的决定,到《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得编制。阆中一次次将旅游业定位为阆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生机与活力。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启动,创建。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挖掘等快速推进,旅游营销、旅游服务管理、旅游信息化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阆中先后被四川省旅游局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并于2004年如愿以偿地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古城从此有了法律“护身符”。在中共阆中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又响亮地瞩提出了 “把阆中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从此阆中高舞旅游龙头,创新观念,实现旅游集约化经营,使阆中旅游发展步入国际化、精品化的发展轨道。拆除古城不协调建筑11万平方米,恢复扩建了明清古建筑张飞庙、贡院明远楼、中天楼、道台衙门等景点。建设精品街区,斥资达1.5亿元完成了古城核心区60条街道的改造任务。实施百院工程,打造特色古院落。大手笔打造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并对外开放。投资2000万元包装打造老观古镇。按照“巩固成渝,发展‘两线’,开拓南北,进军海外”的思路,“春节发源地、风水阆中城”旅游主题口号响彻寰宇,从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落户阆中、到第二届全国跳绳公开赛借助体育文化等多方式为旅游宣传促销。与数百家旅行社和媒体联手,与大英、广安、仪陇、广元等地联合推出了川东北旅游环线,积极融入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和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千年古县》宣传阆中风水文化、《激情广场》用歌声推介阆中,川陕甘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阆中启动,上海电视台《心恋阆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厚重沧桑的历史文化让众人唱响了《我在阆中等你》。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从草房、瓦房到平房、楼房、别墅,从电灯、电话到如今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家电进农家,从书信到电脑上网、手机短信,衣食住行看变化,收入支出观念变。从土路、泥结碎石路到水泥路、油路、高速路,这些当年看似遥远梦想的,如今寻常可见。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一去不复返,富民惠民,件件实事暖人心。投资8亿多元, 1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网初步形成;投资7000多万元解决了20多万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民族小学、阆师附小等6所学校完成改、扩建,老城区“大班额”难题有效缓解;新区白塔初中、白塔小学全面建成;阆中中学七里新校区、人民医院七里分院、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项目加快推进……拆迁还房、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巍然矗立;5万多户城乡居民的倒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基本结束;全市4.5万名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和医保;;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59.12万人。29129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享受最低保障生活补助。
60年的沧桑巨变,是历届阆中的决策者综合正确领导87万勤劳勇敢阆中的人民站在历史的起点上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使阆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从全国先进工作者桂兰珍到全国劳动模范曹仁伟,从保先教育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王扶久到优秀乡镇党委书记黄凤林,从五马广播站到水观经验等先进典型都在全国产生过极大地影响,这是阆中人在不同的时期创造的奇迹。从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 “项目强基础,工业上总量,三产提质量,农业创特色,城市树形象”,再到 “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完成时效化”的工作要求,新一届阆中市委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不断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南广高速快速建设,兰渝铁路进展顺利,阆中机场成功签约,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阆中市正抓住 “灾后复兴,产业壮大,城镇提升,民生改善”的工作重点,坚持发展至上,民生为先的理念,努力把阆中 “品位做高、功能做优、实力做强、形象做美”,昨日的辉煌是今日成功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阆中市将继续开拓、创新,在未来的岁月中书写七彩华章,把阆中市建设成为中国的阆中,世界的阆中!
西宁城北区门源路的居民在那里申请公租房
符合下面的条件的,可去当地房管局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七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二)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
具体条件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需准备材料:
1、《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2、身份证或户口薄复印件;
3、工作单位提供的工作收入证明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4、住房情况证明;
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